

9
PCPD News 私隱專員公署通訊•
Issue no. 28
問
5
: 利用科技在網上整合資料庫或名
單,可讓用戶方便快捷地查閱資
料,公署就「起你底」調查所作的
決定是否扼殺了資訊科技界的創
意和發展?
答
5
: 私隱條例對資訊科技發展是中立
的。科技帶來生活上的方便,提
升效率和效益,但這些好處絕對
不是侵犯他人權利的理由。不論
是大企業抑或小公司,應用新科
技的前提是守法。
要判斷某個案是否有侵犯他人私
隱之嫌,可考慮資料當事人就其
個人資料的使用的合理期望。合
理期望的測試即是「將心比己」,
如果你是資料當事人,你會否認
為資料的新用途是意料之外,不
恰當和反感。
問
6
: 個人資料供公眾人士查閱,已
經公諸於眾;私隱條例的規管
是否限制了資訊流通和公眾的
知情權?
答
6
: 私隱權是基本人權。自《個人資
料(私隱)條例》於
1996
年實施,
所有資料使用者在法律上有責任
保障個人資料。惟私隱條例只適
用於「個人資料」;是公共領域中
的一部分的資料而已。說私隱條
例與資訊自由有直接衝突,未免
言過其詞。
不過,個人資料私隱權也不是絕
對的,還要考慮與其他權利平
衡,包括資訊自由和公眾知情權
等,私隱條例第
VIII
部的豁免條
文已經顧及這平衡的需要。
問
7
: 為何律師樓可以提供起底服務,
而手機程式則被視為違規?
答
7
: 律師樓和手機程式提供的背景審
查服務運作方式不同,兩者並不
可相提並論。公署是基於市民的
投訴而對有關手機程式展開調查。
坊間各適其適的個人背景審查
服務,不論是由律師樓或其他
機構營運,是否違規,不能一
概而論,要考慮個別案件的具
體案情後,甚至作詳細調查後
才可作判斷。
客觀來說,律師樓以一對一方式
提供專業法律意見服務,法律人
員理應知道法律容許和不容許哪
些做法,並提醒客戶得到的資料
並不完善,以及會再查找以務求
資料儘量準確和完整。律師亦有
機會引用私隱條例第
60B
條(法
律程序)的豁免安排。
上述手機程式的搜尋服務則是一
點對多點毫無限制地發放資料;
資料庫營運者難以控制用戶怎樣
再使用不完整和不準確的訴訟和
破產資料。
問
8
: 資料庫營運商
GDI
除了向手機程
式供應資料外,亦有用同一資料
庫以網上搜尋的形式提供背景審
查服務,又是否符規?
答
8
: 在調查期間,公署得悉涉案
GDI
除了向「起你底」程式供應資料
外,亦有用同一資料庫以其他
模式提供背景審查服務。儘管
公署沒有收到相關投訴,亦已
經就
GDI
的其他背景審查服務主
動展開循規審查,以了解
GDI
在
處理個人資料方面的做法,是
否遵從《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的規定。
基於循規查察行動未完成,公署
對於「起你底」以外,其他
GDI
的
業務運作暫時不予置評。
問
9
: 有網站披露「凶宅」地址,此舉有
否違法?
答
9
: 要分清楚是否牽涉個人資料。若
凶宅網站只披露單位的地址、單
位發生過的事件而沒有個人資
料,則條例不適用。
問
10
:近年也興起所謂「人肉起底」,
目標人物被網民公開個人資料,
這又是否誤用公共領域的個人
資料?
答
10
:網上世界可以是無限的,在網
上發放、轉載,查閱某目標人
物的個人資料,從而對當事人
構成不利的影響,後果深遠,
可能涉及失實資料發佈、誹謗、
網上欺凌、恐嚇、知識產權等
等,牽涉其不同的法例和執法
機關,個人資料私隱只是其中
一環。公署會考慮個別案件的
情況以作判斷,但建議市民尊
重他人個人資料的私隱。
公署建議資料使用者參考《使用公共
領域個人資料指引》。
www.pcpd.org.hk/chinese/files/publications/GN_public_domain_
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