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報章專欄

媒體報道

私隱專員接受《明報》專訪


新科技惹私隱疑慮 公署訂貼地指引 

「法律永遠追不上科技發展,尤其科技應用因疫情突增,對於保障私隱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上任3個多月的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疫情下大眾及政府於日常生活及工作上應用更多科技,如網上會議軟件、政府推出的「安心出行」等,但不少亦引起私隱疑慮。鍾認為,科技新猷若涉收集個人資料,引起關注可理解,強調公署不反對新科技或阻礙科技發展,但會加強審查以助監察,同時制定「實用及貼地」指引,讓企業及市民跟從。

「安心出行我都有下載,要研究吓,了解市民的擔心。」「安心出行」推出時,Android版本被質疑索過多權限,其後承認部分權限非必須而取消。鍾麗玲歡迎政府修改程式,公署將「安心出行」與全球類似程式比較,其毋須登記個人資料、不收集GPS數據及「無大台」(即資料只存於個人手機),做法符合「侵犯最少私隱」的原則。

八達通過料安心出行 須用家同意

對於政府擬將八達通消費資料分享予「安心出行」,再被質疑觸犯《私隱條例》,鍾強調,八達通不應隨便與其他程式分享資料,若要分享必須獲用家「訂明同意」,即當事人明確及自願給予的同意,因該些用法為「新目的」,與當初使用八達通目的不一。她不評論是否贊成政府計劃,認為若有具體執行模式,政府會向公署索取意見,但提醒程式採集的資料要以必須、最少為原則。

倡企業防患未然 非出事補救

市民因留家工作更常使用網上會議軟件,但3月曾爆出「Zoom轟炸」惡意入侵網上會議。鍾麗玲認為,法律永遠追不上科技發展,「企業應防患未然,而非出事、泄露大量個人資料才補救」。她以網上會議軟件為例,公署7月聯同全球5個相關機構向5個科網巨頭平台發公開信,提醒須遵從法例及負責任地處理個人資料。

鍾說任內會「做多點工夫」,包括推出更實用及貼地的指引,例如公署正因應人工智能發展,推出有關「問責性AI開發指引」,讓科技業界參考跟從;又會以貼近大眾的語言宣揚尊重私隱信息,以做到普及傳播。


認調查權細 盼公眾視守護者非老虎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過去因無全面刑事調查及檢控權,常被批評為「無牙老虎」,前任專員黃繼兒認為須修例加強公署權力。黃於8月3日卸任,9月起由原公司註冊處長鍾麗玲接任。上任3個多月,鍾同樣承認公署在刑事調查及起訴方面權力不足,但冀社會「不要把我們當作老虎,而是(個人私隱)守護者的角色」。

去年因連月社會運動出現大量「起底案」,2019年共逾4300宗,今年亦有約550宗。鍾麗玲表示,上任後積極與其他執法機關合作,去年6月至今,公署已轉介逾1400宗涉及刑事的案件予警方繼續調查及考慮刑事檢控;至於有違「起底」禁制令的,至今年11月底已轉介48宗予律政司。鍾說,早前有電訊公司員工因將警員家屬「起底」違《私隱條例》,判囚18個月。她相信,有判刑的案例可對社會起警惕及阻嚇作用。

鍾認為,與其他執法機構合作非壞事,「警方有其專長,如網絡罪案調查科」;公署則擅長聯繫海外對口單位,她舉例,去年至今公署去信240多次到海外對口單位及相關監管機構,要求協助及移除4100多條起底內容,成功率約七成。

鍾麗玲強調,公署除執法外,亦有推廣、宣傳及教育的角色,她認為港人的私隱意識高,但應再提醒須尊重他人私隱,冀於未來數月與教育機構出版教材,從中小學開始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