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9年10月21日
私隱專員公署就近月「起底」及網絡欺凌行為的最新報告
就近數月「起底」及網絡欺凌行為的最新情況及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公署)的跟進工作,公署今日更新情況如下:
整體情況
-
公署於6月14日接獲首宗這類「起底」及網絡欺凌的相關個案。截至2019年10月21日中午12時,公署共接獲及主動發現2,683宗相關個案。所涉網上社交平台及討論區共有13個,所涉的連結共有2,145條。
-
連同較早前(9月25日)警方已檢控的一個個案,直至現時為止,一共有五名人士已被警方拘捕,涉嫌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第64條,即「披露未經資料使用者同意而取得的個人資料」的罪行。警方較早前所檢控的個案,是就一名男子涉嫌於網上不當地公開他人的個人資料,警方對該名男子控以一項「串謀披露未經資料使用者同意而取得個人資料」罪(此項控罪與《私隱條例》第64條有關),以及一項「不誠實取用電腦」罪。
公署的跟進工作
-
直至10月21日中午12時為止,公署共84次去信涉事的13個網上平台,要求移除共1,632條違法的連結,以及要求平台向其網民刊登警告字句,說明「起底」或網上欺凌行為會觸犯《私隱條例》第64條刑事罪行。當中有612條連結(即約37%)已被移除。仍未被移除的連結,公署會繼續要求有關平台移除及對有關平台持續進行檢視。
-
在涉事的13平台之中,大部分並非在香港運作或登記,其中兩個是在香港登記,公署已按《私隱條例》進行調查。而另外一個在香港以外的平台最為活躍,為求盡快令受害人免受傷害,公署共20次嚴正要求該平台將逾1,000條連結除下,但至今超過900條連結仍在該平台出現。公署曾就此個案聯絡當地政府駐香港的相關機構尋求協助,亦會繼續和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聯繫,務求能有所成效。
-
就早前曾出現的一個「起底」網站,公署亦曾聯絡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表示希望該中心聯絡當地的對等機構,盡力作出跟進。公署留意到,該曾經以七個域名出現的網站均現已不能再登入。
-
公署亦曾要求所有涉事平台提供上載「起底」帖文的網民的登記資料或IP地址,但所有平台(包括上述出現最為嚴重「起底」行為的平台)一直沒有向公署作出任何回覆。
-
如該些平台仍不向公署提供資料,公署會考慮進一步行動(包括傳召),以力求該些平台可提供上載「起底」帖文的網民的登記資料或IP地址,以助公署的調查工作。
-
由於有網上社交平台的連結披露了個別人士(包括兒童)的個人資料,而有關披露,尤其是涉及欺凌、煽動和恫嚇的不法目的,未獲有關人士同意,肯定是不公平和違法,使當事人蒙受心理傷害。因此,公署經初步調查後認為此等涉事者可能觸犯《私隱條例》第64條的刑事罪行,並會依法將該等個案交予警方作進一步調查。
-
截至10月21日中午12時,公署已依法將1,297宗此類個案交予警方作進一步刑事調查及考慮提出檢控。
-
違反《私隱條例》第64條的規定後果嚴重,最高刑罰是罰款港幣一百萬元及監禁五年。
法律後果及協助
-
公署強調,在現行法例下涉事者不單可能干犯《私隱條例》第64條的刑事罪行以及其他刑事罪行,受影響人士更可就其所受的心理損害,向有關的涉事 人士提出民事索償。
-
受影響人士有權就有關「起底」行為帶來的損害,向有關的涉事人士申索補償。公署可依據《私隱條例》第66B 條向擬提起法律程序以尋求補償的人士給予法律協助。
市民可向公署投訴
-
市民如遭網上「起底」或欺凌,私隱專員建議市民考慮採取以下行動:
-
向公署作出投訴(電郵:complaints@pcpd.org.hk;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48號陽光中心13樓1303室);
-
向社交平台或網站舉報,要求移除「起底」或欺凌內容;
-
檢視網上社交賬戶的私隱設定,限制閱覽或流傳,提高私隱保障。
公共登記冊上的個人資料
另一方面,社會再次討論限制選民登記冊刊載選民的姓名及地址以減少「起底」情況的課題。公署於2015年7月發表了一份報告,題為「政府及公營機構所管理的公共登記冊調查」(
Survey of Public Registers Maintained by Government and Public Bodies),調查檢視了10 個常用的公共登記冊,當中包括選民登記冊。該份報告已
送交相關的政府決策局、部門及機構,並就如何提高對登記冊內的個人資料私隱的
保障提供了多項建議。公署樂意與政府再作討論及提供意見。
公署不斷向公眾闡釋「起底」的嚴重刑責
-
公署連月不斷向公眾闡釋「起底」可能帶來的嚴重刑責。自2019年6月1日至今:
-
共發出有關新聞稿共24份(首份相關的新聞稿於6月14日發出);
-
回應各傳媒相關查詢逾30次;
-
所有回應媒體的稿件均上載至公署網頁;
-
私隱專員向傳媒或大眾解釋超過45次(如分別於6月29日及8月31日商業電台節目《政經星期六》、8月28日在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自由風自由Phone》、8月29日在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千禧年代》及商業電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7月23日在香港電台第三台節目 "Hong Kong Today"、9月6日在新城電台節目《香樹輝King King傾》、9月8日在NOW TV節目《大鳴大放》、9月20日在鳳凰衛視香港台節目《時事大破解》、9月25日《東周刊》的人物專訪及2019年10月《信報財經月刊》的人物專訪等);
-
在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平台刊登相關指示和普法資料;
-
在網上、電子及傳統傳媒的相關報道超過900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