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隐专员接受《香港经济日报》专访
私隐专员:起底被视为武器 令人痛心
本港政治纷争令「起底」文化愈趋盛行,9月接任个人资料私隐专员(私隐专员)的钟丽玲首度接受传媒访问,她在本报专访中坦言,过去一年多的起底情况令人痛心,社会不同意见人士将起底视为一种武器,个人资料被「武器化」,令受害人或其家人长期受网上欺凌,甚至刑事恐吓,蒙受身心灵伤害。
钟丽玲强调,有关风气不应被鼓励,上周首宗判刑案例有助警惕公众起底的后果严重,吁公众勿因一时之气而犯下刑事罪,害人害己;公署会以执法及教育,双管齐下遏止歪风(见另文)。
首宗洩警资料囚2年 欢迎裁决
首宗警员被起底侵犯私隐刑事案上周二(3日)判刑,涉案被告判囚两年。钟丽玲上周三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欢迎法庭裁决,认为不论刑期长短,都具有阻吓性,让公众明白起底行为后果严重,可构成入狱,法庭日后再处理类似个案时,都有案例及定罪刑期作参考。
起底问题在过去一年多湧现,私隐专员公署去年就处理约4,439宗经投诉或主动发现的起底个案。钟丽玲指,当中离不开反修例运动,社会不同意见人士将起底视为一种武器,引致个人资料被武器化,自去年6月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起底案件,令受害人或其家人遭受网上欺凌,甚至刑事恐吓,令事主受到长期困扰,伤害生理及心理健康,坦言情况令人痛心。
她透露,有投诉人的家人无辜被起底后,姓名、日常生活照、手机号码、工作地址等被公开,网民更传信息给事主,扬言会骚扰他们,令投诉人与家人感到担心,为避免受滋扰,需改变生活模式及习惯等;亦有网民在互联网表达意见后,遭他人起底,个人资料于公开平台被披露后,事主日收数十个电话,未能安寝;更有商户地址被公开后,有网民出现在店舖门口,东主因而不敢营业。
钟丽玲称,公署今年首9个月接获涉及起底的投诉已大幅减少至638宗,情况虽有改善,但仍未遏止,强调有关风气不应被鼓励,亦不希望持续湧现,公署须做大量执法及教育工作,「有些人会抱侥倖心态,以为网络世界无法可依,但他们的真正身份仍会被调查出来,以为不会被人知道,其实是大错特错。」
寻海外机构协助 打击起底
钟丽玲希望大众能认清起底行为害人害己,更需负上刑事责任,不要因一时之气或一时之快而惹上官非,「将心比己,当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相信大家都会加以谴责。」
自去年6月至上月底,私隐公署已转介1,400多宗涉及刑事成分的起底个案予警方跟进,亦200多次去信18个网站、网上社交平台或讨论区营运商,要求移除3,500多条起底连结。钟说由出信至连结移除,一般需数天至一星期;公署在有需要时亦会寻求海外监管机构协助,尽力遏止起底行为。至于高等法院已批出3个涉及起底的临时禁制令,钟丽玲认为具有阻吓作用,亦有助公署执法。
企业如非必要 勿索身份证号码
科技进步及疫情新常态下,市民日常生活、企业营商都转移网上,私隐专员钟丽玲认为,市民对个人资料的权利认知和保障意识已提高,吁企业商户要更小心处理公众的个人资料,应以收集最少资料为前提,如非必要勿要求市民提供身份证号码。
钟丽玲以近日有大型商户举办网上抽奖活动为例,该商户原要求市民在登记参与时须填身份证号码首4个数字及手机号码,公署即日主动向对方发信,提醒在私隐条例下收集及用个人资料的重要原则,有关商户最终只要求市民填写手机号码及出生月份便可参加抽奖。
钟丽玲讚扬对方的更改安排,符合公署鼓励企业收集公众最少个人资料的原则,并解释身份证号码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个人资料,易遭他人误用或作不法用途,并不理想,鼓励企业如非必要,勿要求市民提供。她亦提及,该商户公布活动详情后,网上即出现一些虚假连结,欲套取市民个人资料,公署知悉后亦提醒市民勿随意在网上登记,以免蒙受诈骗。
附私隐政策声明 值得讚扬
钟丽玲续言,留意到近年公私营机构在收集市民的个人资料时,已附有私隐政策声明供市民同意与否,形容此举做得不错,亦呈现良好趋势,但部分声明内容仍未有具体说明收集资料的目的或会否将资料转移予第三方,情况值得改善。她认为,企业或机构在完成任何活动或项目后,应在切实可行下尽快取消参加者的个人资料,不应继续保存;又呼吁企业及商户在举办大型网上活动时,须小心处理市民的个人资料,并衡量收集的需要性。
此外,私隐公署今年首度举办「私隐之友嘉许奖2021」,以表扬机构在保障个人资料私隐方面的努力。钟丽玲说,活动已有逾50间机构报名参与,涵盖政府部门、公营机构、大中小型私营机构及法定机构等。
夥教育机构制教材 教学生尊重私隐
反修例运动以来,「起底」问题备受关注,私隐专员钟丽玲认为,现时属好时机透过执法及教育双管齐下,从根源着手,改善起底歪风,向公众传递尊重个人资料的重要。
私隐专员公署拟与教育机构合作,为中、小学准备教材,教导学生尊重他人私隐及起底后果,又会针对网上起底行为加强宣传。
钟丽玲表示,公署去年至今都有以讲座、发信、宣传单张等形式,向本港中小学校长及学生解说起底的概念、问题及后果等,因应现时社会上的起底行为仍存在,公署有必要在教育上「落多些工夫」,加强基础教育。
执法+教育 有判刑案例参考
她解释,起底文化的出现非一日之事,加上有已判刑的案例作参考,现时是一个好时机进一步推展教育工作。
其中公署计划与教育机构合作,准备教材,从中、小学开始,向学生灌输尊重别人私隐及保护个人资料的知识,构建一个具尊重私隐的社会,希望可于未来3、4个月完成相关项目。
钟丽玲续言,起底行为很多时候牵涉网民,有需要向他们加强解说工作,公署拟于YouTube等网上影片平台上载短片,以及与警方合作制作宣传短片,讲解起底行为可能同时触犯私隐条例,及违反高等法院颁下的禁制令,从而触犯藐视法庭罪,提醒勿以身试法。
她指,公众教育是一个长远的工作,需逐步而行,有效及持续性地改善社会的起底问题。
市民生活科技化 保私隐挑战大
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于网上平台进行个人登记、付款程序等日趋普及,机构和企业收集市民个人资料将有增无减。
新任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认为,疫下市民生活都已「科技化」,相信未来公众私隐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或涉更多社会层面,并跟科技难以脱离关系。
她料任内工作挑战大,并需吸纳更多新思维;她又盼可将修订《私隐条例》工作踏前一步,争取公署具有举证、调查及检控等权力。
9月正式履新的钟丽玲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互联网和资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进入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AI)的年代,个人私隐议题变得重要,亦不简单,她相信未来5年在公署的工作将极具挑战性。
争取私隐署 获更多法定权力
《私隐条例》生效至今已24年,曾于2012年进行修订,但仍被批欠缺阻吓力,而个人资料私隐公署亦一直被指权力有限。钟丽玲希望可在任期内审视现行法例的不完善之处,并将修例工作踏前一步,赋予公署更多法定权力,「例如举证、刑事调查、提出检控等,尤其针对『起底』有关的行为。」
她解释,全球的生活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被迫「科技化」,而科技发展亦彻底改变市民的生活,过往在现实世界进行的活动,例如会议、购物、银行户口的开立等,都已转移至网上世界,但同时引发了不少私隐及收集个人资料问题,也带来忧虑,她相信未来需要更多新思维去解决。
学生申报健康 向学校发指引
钟丽玲举例,全港学校9月起陆续复课,不少学校都会要求教职员及学生填写健康申报,公署有就收集及使用教职员及学生个人资料安排,向学校及办学团体发出指引,提醒学校需注意的事项,「学生多属未成年人士,收集他们的资料比较敏感,要小心处理,例如资料保存的保安,不可容易遭人下载;一旦有学生或教职员染疫,都不宜全面披露当事人姓名、身体状况等,以保障事主私隐。」
钟丽玲认为,未来科技与私隐难以脱离关连,公众私隐与生活同样息息相关,预期将有一些重要的私隐议题需要处理,「私隐保障再不单纯是你与我之间的问题,而是牵涉整个社会的事宜。」她提及,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正就修例进行研究,有关建议将由立法会政制事务委员会讨论,具体时间表仍有待政府的工作。
法例下人人平等 无政治考量
钟丽玲属政府首次委任现职首长级官员出任私隐专员,外界曾有声音担心她会以保障私隐为名,作政治打压。她回应称,出任私隐专员的角色是执行《私隐条例》,在法例下会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强调当中无任何政治考量,亦看不到可如何打压任何人。
随港人对保护私隐的警觉性愈来愈高,私隐署的工作亦增多,今年已增聘了逾10名律师、助理个人资料主任、个人资料助理等,负责公署教育、公关及研究调查工作等;亦因应疫情正加聘多4人,为期一年。钟丽玲说,只要符合应征条件,欢迎不同背景的人士加入公署,包括科技界人士。
跳舞减压 讚同事提「贴地」建议
疫情下港人生活压力及工作量增加,私隐专员工作压力也不少,如何减压?钟丽玲说日常会勤多做运动纾压,而跳舞更是她的最佳减压方式。她已习舞逾10年,偏爱森巴及综合舞蹈(Body Jam)。
多年轻同事 新思维推动工作
个人资料私隐公署内有众多年轻同事,令她也自觉年轻了,而同事在工作上提供了不少「贴地」建议,更有助将更多新思维带入公署。
钟丽玲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都减少外出,为保持身心健康及减轻工作压力,她喜欢做运动,不论跑步、游泳、瑜伽、拉筋、跳舞等都会参与。
她透露,已习舞逾10年,较钟情森巴及综合舞蹈,笑言当初单纯为减压而尝试跳舞,结果在音乐的带动下,令她感觉更轻松,自始舞蹈就成为她的减压良伴。
她续指,上任至今超过一个月,已习惯私隐专员及公署的工作,更形容公署有不少年轻同事,讚扬他们在宣传教育工作上的建议、设计等都非常「贴地」,与他们相处,也令自己感觉年轻了,有信心公署日后会有更多新思维推动工作。
Copyright © 2020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