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聞稿

新聞稿 - 調查顯示公眾對私隱權利的意識越見提高

日期 : 2015年7月28日

調查顯示公眾對私隱權利的意識越見提高

(2015年 7月 28日)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 (「公署」)今日在新聞發佈會中公佈公眾對個人資料私隱的態度的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個人對私隱權利的意識及公眾對公署的信任普遍為高。

2.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蔣任宏表示:「今時今日,私隱及資料保障已經成為社會上及許多機構的最高管理層首要處理的事項。為使公署未來在策略、教育及推廣方面作出適當決策,掌握公眾對私隱資料保障的態度相當重要。舉例說,調查顯示不少人很容易便提供個人資料去換取方便,亦只有少數人願意付出僅每月$20而採用沒有廣告的電郵服務。我們可能需要加強教育工作,提醒市民大眾沒有好好保護個人資料的不良後果。」

3. 是次調查成功以電話訪問了1,222名成年人及四個聚焦小組的36名與會者,調查結果不但對公署的工作非常有用,亦應令社會上大部分人士受惠。

對私隱權利的意識

4. 受訪者普遍能在不同情況中權衡私隱權利。對於使用公共登記冊上的個人資料,13-15%的受訪者表示沒有關注,但有18%對婚姻登記處及土地註冊處的公開資料表示非常關注。對於公司董事的身份證號碼及住址,28-35%的受訪者表示非常關注,證明這些資料被視為敏感。67%的受訪者非常關注當申請積分優惠卡時要提供他們或他們的朋友/親戚的姓名及地址,只有1-2%的受訪者對此沒有關注,顯示公眾普遍認為這是侵犯私隱。

5. 近半數的受訪者在過去12個月曾經歷其個人資料被濫用,最常發生問題的是銀行(57%),其次是電訊公司(32%),健身/美容中心(26%)及財務公司(17%)。個人資料曾被濫用的受訪者中,接近11%有作出投訴,而受訪者解釋沒有投訴的主要原因是提供資料的是其朋友(35%),其次是受訪者(25%)不願意央及該公司的職員。

6. 另一方面,調查顯示公眾也常為了方便而犧牲私隱。只有少數受訪者表示介意提供手提電話號碼(即使它容許接收促銷電話)、職業或完整出生日期(儘管它經常被用作核實身份)。

7. 當資料外洩事故發生時,公眾普遍支持機構應即時通知資料當事人、公署及傳媒。這顯示公眾愈來愈期望機構會提升和展示保障私隱及資料的決心。

公署的工作效益

8.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受訪者(86%)同意或非常同意公署自2010年八達通事件發生後,提升了社會對個人資料私隱的認知。

9. 普遍認同公署在調查報告中公開點名違規的機構是有效的,因為因此提升了公眾對個人資料保障的意識。大多受訪者表示對被公署報道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公司降低信任。

10. 調查亦評估了受訪者對六個法定機構在處理投訴方面的公信力,顯示公署是第二最受信賴的機構,僅次於廉政公署。

期望較大的執法權力

11. 總括而言,很少數受訪者認為現行的規管架構足夠保障公眾,他們擔心目前市民被逼提供個人資料及大量個人資料可於公共領域被找到。大多數受訪者支持公署應有較大的執法權力去規管流動應用程式、直銷活動、資料外洩事故等。

數碼化發展持續帶來挑戰

12. 當被問及是否願意每月支付$20購買承諾沒有廣告的電子郵件服務時,只有6%的受訪者表示願意,顯示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付出費用來保障私隱。

13. 與公署2013年就Facebook用戶的私隱意識進行的調查結果相比,市民現時普遍對社交網絡上須保障私隱有更高意識,並可以採取措施來保障自己。大部分受訪的Facebook用戶(77%)知道有私隱設定,其中絕大部分(90%)曾更改其私隱設定。

14. 絕大部分的受訪者(87%)使用智能手機,其中95%有安裝即時通訊應用程式。而這些受訪者中,72%是知道程式會查閱他們智能手機上所有聯絡人的資料,而有不少受訪者也(33%)認為法例應該禁止這個做法。

調查摘要:www.pcpd.org.hk/tc_chi/resources_centre/publications/surveys/files/baselinesurvey2014_summary_c.pdf
報告全文(只備英文版):www.pcpd.org.hk/english/resources_centre/publications/surveys/files/baselinesurvey2014.pdf
 

- 完 -